6月20日,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路演第一站來到了李白故里——四川綿陽,影片主創悉數到場,在這片李白度過了美好童年和青年時光的川蜀寶地,探討這顆自由靈魂的迷人之處。隨著影片路演的開啟,對《長安三萬里》的討論與日俱增,互聯網上也掀起了一股“李白熱”。全平臺網友都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李白,加入了對這位千年一遇“謫仙人”的討論,從不同角度解讀這個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文化IP。 一直以研讀中國傳統文化經典的內容受到廣大網友喜愛的知名互聯網文化博主@六神磊磊讀金庸,率先在其發布的Z新推文中,坦言稱被《長安三萬里》預告片中的片段打動,表達希望電影能更多地剖析真實的李白,給受眾一些更豐富的東西的同時發出“你覺得高適幫助了李白沒有?”的提問,讓網友對李高兩人的關系有了進一步探索學習的想法。 而同樣作為古代文化研究員、考古學者、在B站有170w+粉絲的著名文化博主@有山先生 則用自己的方式,為“李白熱”填了一把火。香港街頭現場吟誦的一首李白的千古絕唱《行路難》,讓網友興起了在各個地方背誦李白詩歌的熱潮。
專注研究《西游記》《縣委大院》等劇集的“解析區”up主@啊粥粥啊粥 則是受到感染,狂肝出一支長達30多分鐘的篇幅詳解了李白的一生。在他的敘述中,李白是求取功名而不得的富二代,是仙風道骨的“詩仙”,也是一生失意仍瀟灑豪放的酒肆狂生。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大家看到“謫仙人”背后真實的、有血有肉的、可愛的一面。 不只是多種多樣的視頻和長文分析,各平臺的“李白迷”們看到大家開始討論李白的另一面后也開始搜集史實資料重新思考了李白的魅力之所在——“詩人的世俗生活和精神生活往往不同頻”;“人人腦后都住著的李白......但我想象中的李白,卻不是“仙風道骨”那一掛的,而是一條四川漢子”;“他不再是別人吹捧的仙人,而是一個落在地上的普通人,甚至連普通人都能把他踩在腳下。”
除了這些資深的“李白迷”,互聯網網友們受到感染也紛紛加入“玩梗大軍”,“詩仙”李白的形象也在大家筆下逐漸豐滿起來,成了“想考公的一員”、“被人嫌棄的李白的一生”、“去掉詩仙濾鏡讓人如此心疼”、“男人至死是少年說的是李白吧”,網友們玩梗的背后,是對李白更深切的了解、認識和貼近。 還有網友以詩為媒談李白,他們說“李白從未老去,杜甫未曾年輕”,他們說李白身上有著“追月而死的浪漫”,他們還說,李白的詩“是一個洼地里的人發出云天之上的聲音”。不得不說,這些穿越千年的評價是如此精準而深情,假如李白看到,也一定會說:“你們是懂我的”。 《長安三萬里》的優質口碑啟發大家了解了這樣一個豐富多元的“詩仙”形象,網友們也對《長安三萬里》更加期待,期待隨影片夢回大唐,共同經歷李白無數的不甘失落和一次次站起來的不羈,更期待影片“如何表現這樣一位復雜又灑脫的詩仙“。 預告片中,高適對李白說,你是謫仙人,要回天上。我是世間人,我在世間盤桓。的確,李白的詩歌盡顯“仙氣”,“大鵬一日同風起”“千金散盡還復來”“天生我材必有用”“長風破浪會有時”,他的風采和性情、不羈和傲岸,都和詩歌一起,永遠隨著中華民族的血脈一起流淌,感召激勵著后來的人。 好的文藝作品就是有這般魔力,對受眾的影響是深入、久遠和全方位的,此番追光動畫歷經十年打磨推出這部《長安三萬里》,帶來了空前的傳統文化關注熱度,形成了熱烈的討論氛圍,為中國動畫產業帶來了新方向,值得關注。Z后,期待《長安三萬里》上映后的更多觀眾反饋,堅持追光,循著“詩仙”的背影前行,為觀眾提供優質內容,讓文化自信爆棚!
|